Page header image

悲傷與喪親

(Grief and Loss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重點

  • 悲傷 (Grief) 是失去對自己極重要或極有價值的某人或某事時的一種情緒反應。
  • 當身處極度悲傷之中時您可能會有多種強烈感受,需要慢慢淡化,並且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的時間。
  • 最好是暫緩做出重大的決定或生活變化 (例如,出售房屋並搬遷)。
  • 獲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。考慮參加本地的支援團隊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什麼是悲傷?

悲傷 (Grief) 是失去對自己極重要或極有價值的某人或某事時的一種情緒反應。悲傷是對損失的一種自然反應。

任何損失或失落都可能導致悲傷。死亡是最常見的原因,但也有許多其他原因。例如離婚、失去工作、失去寵物、或者孩子遷出,都可能導致悲傷情緒。火災和自然災害也會造成重大損失。有時,人們害怕出現極度悲痛(或傷感)時的感覺。

有時,悲傷會發展為臨床憂鬱症 (clinical depression)。您不應試圖自己戰勝臨床憂鬱症。藉由心理治療、抗憂鬱藥或結合兩者可以成功治愈憂鬱症。

悲傷有哪些徵象和表現?

下面是人們處於悲傷時的常見及正常表現:

  • 感到震驚且難以置信
  • 感到無助、害怕或憤怒
  • 對損失前您曾做過或未做過某事而有負罪感
  • 感覺您自己應有如同已死去的某人的遭遇
  • 感覺您聽到或看到已死去的某人的聲音或模樣(幻覺)
  • 睡眠過多或過少
  • 做事情時注意力很難集中
  • 出現諸如頭痛、噁心或疲累等身體症狀
  • 厭食、不願鍛練、或不想去週圍有其他人的環境

當自己所深愛的親人去世時,大多數人擺脫悲傷需完成四項任務。分別是:

  1. 接受已失去親人的現實。 認識到自己所深愛的人已經不在世上,不會再成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  2. 淡化並擺脫悲傷的痛苦。 當身處極度悲傷之中時您可能會有多種強烈感受,需要慢慢淡化。一些感受可能是很痛苦的,但要讓自己慢慢從這些難受中解脫出來。哭泣也無妨,或者當您回憶起與所深愛的人所歡度的時光時也可以盡情歡笑。
  3. 適應改變的現實。 逐漸適應喪親後變化的處境,學會調適和處理。您可能需要做一些全新的任務、做完全不同的其他事情、或者放棄做一些先前的活動。您會開始意識到失去親人為您的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。
  4. 繼續自己的生活。 在這一階段,您逐漸淡化與已故親人的聯繫,讓她(他)們只是深藏在自己的記憶裡,開始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於開創自己的新生活。

所有這些任務不必一定按上述順序發生。這是正常的。不要過低估計自己,也許您能很快「恢復自我正常生活」。

悲傷會自然持續一定的時間。有時可能只需幾天,有時可能需要幾個月來消除悲傷。悲傷可能會在節日時突然湧現,或者在您所深愛的人每年的生日或忌日。嘗試專注在美好回憶而非喪親之痛。當您覺得孤單時,花一點時間陪伴朋友或家人也會有幫助。此間一定要善待並關愛自己。

我應如何照顧好自己?

當遇到悲傷或重大損失時,可透過一些方式排解。包括:

  • 哭泣。 有些人擔心,一旦自己開始哭泣,可能會失控而不能停止。真實情況並非這樣。極度悲傷的最佳排解方法是哭出來,並說出來。
  • 暫緩做出重大決定或重大生活變化(例如,售出房屋並搬遷),直到您恢復正常判斷力並恢復對未來的希望。
  • 獲得支援。 與您的家人和朋友交談。告訴朋友,自己希望談論喪親的相關話題,從朋友那裡得到關愛。考慮參加本地的支援團隊。喪親扶助團體會很有幫助。
  • 遵從您所有的感受。 不要告訴自己或讓他人告訴您應如何感受或何時應「繼續向前」或「振作起來」。憤怒、哭泣都可以,當您感覺準備好時,將情緒釋放出來。
  • 以富有創造性的方法表達您的感受。 寫一篇日記記下喪親之痛,或寫一封信,表達您從未說過的話。您可能需要製作一本相簿或剪貼簿來淡化您的感覺。
  • 學會壓力調適。 如果在家中或者工作中負擔過重而無法應對,請尋求其他人協助。發現放鬆自己的適當方式,例如,做自己嗜好或愛好的事情、聽音樂、觀看影片或者散步。當感覺有壓力時做深呼吸運動放鬆自己。
  • 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。 每晚嘗試睡足至少 7 至 9 個小時。保持健康飲食。限用咖啡因 (咖啡鹼)。如果您抽菸,應戒掉。避免酗酒或濫用藥物 (包括戒除毒品)。遵照健康照護提供者 (醫師) 的指示堅持運動和身體鍛練。
  • 對可能觸發悲傷的事情提前做好準備。節日、紀念日和里程碑都可能會勾起記憶與傷痛。如果很難過,請與朋友、親戚或心理衛生治療師聊聊。洽詢醫師或治療師您應留意出現哪些症狀,及出現相應症狀時應如何做。

如果您有嚴重的自殺、自殘、暴力或傷害他人的傾向,請立即就醫。

Developed by RelayHealth.
Adult Advisor 2016.4 出版發行者 RelayHealth.
最後修改日期: 2015-12-23
最後審定日期: 2015-10-29
本出版物之內容定期進行審定,並根據最新醫療資訊進行相應變更與更新。 此處所列資訊僅用於提供相關情資及醫療常識,不可用於取代醫療照護專業人員之醫療評估、建議、診斷或治療方案。
Copyright © 2016 RelayHealth, a division of McKesson Technologies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Page footer image